第四届中国油画展“心象”率先开展(2018)

吴棣华:深度研读自成一派


作者 吴棣华     


那天在上海大厦参观一位画家的画展,意外遇到吴棣华先生。  


原来,这大半年里,吴棣华先生以文化艺术品鉴者的身份,受邀入驻上海大厦。房间中央几张大写字台拼接而成的大画案上,铺排着他刚刚画成和才画到一半的作品,其中有不少扇面,才画到一半,墨色浓重,线条刚劲,我观览片刻,便脱口而出两个字“张仃! ”


吴棣华先生居然接口道:“正是有张仃先生焦墨画的味道。”他又补充了一句:“张仃先生是我在中央工艺美院时的老师。 ”


说起张仃先生的授业,吴棣华记忆犹新,最受益的,便是他教授的骨法用笔。在课堂上,张仃先生当场画焦墨给同学们看,同时解读作品。他指出,六法中的骨法用笔,宁折不弯,刚柔相济,是文人画的神髓,用笔的窍门要在于中锋带旋转,通过手中毛笔的揉捻,让笔锋集中,形成枯蓬的墨韵,自然散发出高华气度和金石之感。  


日后,吴棣华将张仃先生的用笔技巧融汇到自己的山水画中,虚实相间的线条,快慢得宜的运笔速度,因物写形,描画出山石结构轮廓,用一杆笔,自如地表达出来。这一点,和吴棣华的另一位恩师陆俨少先生的艺术手法可谓殊途同归。    


跟陆俨少先生学画五年,吴棣华主要是在看。因为有缘在陆俨少先生身边帮着磨墨,因此得以反复观摩大师的用笔风格,时间一长,就慢慢就形成成了自己笔下自然的招式。


陆俨少先生强调多看古画,周末经常带着他去博物馆,看画是要求他一个一个局部地看,一笔一笔地看古人怎么画,将古人的运笔路数反复熟记在心。


吴棣华的山水,是从各位名师的风格中幻化而出,一些用笔的讲究,结合了老师们亲授的独特技法,融汇到多年来寻找到的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中,自然呈现出个性化的面貌。他的山水画,山往往是画面的主体,山势高峻,云雾缭绕,近树和飞瀑完美地衬托着山的峻拔,他的笔端墨韵如飞瀑般自然流泻,线条则似灵魂般地随处可品读,意境早已深入骨髓。


评论内容:

评论时间 评论用户 评论内容
评 论